国家质检总局抽查表明仿真饰品质量“内外”堪忧
本报讯 (记者于宛尼)镶嵌着水钻的项链、晶莹剔透的宝石戒指,这些流行的仿真饰品是很多女孩的必备品。然而,2014年12月30日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最近对于全国仿真饰品进行抽检中,其中15%的仿真饰品不合格,铅镉等有害金属严重超标,极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对韩国、西班牙等进口仿真饰品抽检亦发现重金属超标问题。
据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罗方平介绍,此次质检总局共抽查2个省45家企业生产的60批次仿真饰品,抽查范围包括戒指、手链、项链、吊坠、手镯、耳环、发饰等7类仿真饰品。对产品的镍释放量、铅含量、砷含量、镉含量、铬(六价)含量等5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检出9批次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抽查的45家企业中,42家小型企业的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6.1%,质量问题是铅含量、镉含量和镍释放量不合格。
“铅、镉含量和镍释放量超标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滥用有害元素含量高的劣质金属或废旧金属作为原材料生产仿真饰品。”罗方平说。
无独有偶,2014年12月,广东中山检验检疫局连续检出3批原产地为西班牙的进口仿真饰品不合格,总铅含量及镍释放量严重超标。同期,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连续检测出5批次重金属超标的不合格进口仿真饰品,总金额6150.8美元。货物主要为金属袖口、耳环、项链等,分别来自英国、日本、巴西、泰国等国家。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国关于饰品标准法规不一,重点关注项目不一致,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欧盟对仿真饰品中的镍释放量和镉含量均有明确限制,对铅则无明确要求。美国对饰品中铅含量有要求,而对镍释放量则无明确要求。此外,从不合格情况分析,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品牌和价格没有必然联系,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和奢侈品牌存在销售时,将品牌、价格、款式等作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情况。